草莓種植需從土壤、水肥、植株管理、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麵精細管理,以下為關鍵要點:
一、土壤與定植管理
土壤準備
酸堿度:草莓喜微酸性土壤(pH 5.5-6.5),過酸(pH<5.5)可撒石灰調節,過堿(pH>6.5)需施硫磺粉或有機肥改良。
肥力與結構:提前1個月深翻土壤(30-40cm),每畝施腐熟有機肥(如雞糞、牛糞)2000-3000kg+過磷酸鈣50kg,增強保水保肥能力;黏土需摻沙(比例3:1)改善透氣性。
定植要點
時間:露地秋季定植(8月下旬-9月中旬,北方稍早、南方稍晚),溫室可全年定植但以春秋季佳。
密度:每畝定植6000-8000株(株行距20cm×25cm),弓背統一朝外(便於果實采收)。
深度:苗心與土表平齊(“深不埋心,淺不露根”),定植後立即澆透定根水。
二、水肥管理
澆水原則
保持濕潤不積水:草莓根係淺(主要分布在15-20cm土層),需小水勤澆(夏季早晚澆,冬季晴天中午澆),土壤濕度保持60%-70%(手握成團、輕觸即散)。
關鍵期補水:開花期控水防落花(土壤濕度60%),果實膨大期需水量大(每天早晚各澆1次),采收前減少澆水防軟爛。
科學施肥
基肥:定植前施足有機肥+磷鉀肥(如過磷酸鈣),避免氮肥過量導致徒長。
追肥:
活棵後:每畝追施尿素5-8kg(促苗生長);
開花前:噴施0.2%磷酸二氫鉀+硼肥(促花芽分化);
果實膨大期:每畝追施硫酸鉀複合肥10-15kg(每隔15天1次);
采收後:補施氮肥(如尿素5kg)恢複植株長勢。
葉麵補肥:花期噴0.1%硼砂溶液,果實膨大期噴0.3%磷酸二氫鉀+鈣肥(防裂果)。
三、植株管理
疏花疏果
每株保留2-3個健壯花序,每花序留5-7個果(弱枝僅留1個果),摘除畸形果、病蟲果及過多小花,集中養分供應優質果。
摘葉與匍匐莖管理
摘老葉:及時摘除枯黃、病葉(每株保留5-7片功能葉),減少養分消耗和病害傳播。
控匍匐莖:露地種植需壓蔓繁殖(引匍匐莖至苗床),溫室種植需定期摘除匍匐莖(避免消耗養分)。
墊果與采收
墊果:果實膨大後用稻草或泡沫網墊於植株基部,防果實觸地腐爛。
采收:果實八成熟(果麵紅色≥80%)時采收,清晨或傍晚采摘(避免高溫軟化),輕拿輕放防損傷。
四、溫濕度與光照調控
溫度管理
現蕾期:白天25-28℃,夜間10-12℃;
開花期:白天22-25℃,夜間8-10℃(溫差8-10℃促授粉);
果實膨大期:白天20-25℃,夜間6-8℃;
冬季保溫:溫室加蓋雙層膜或草簾,極端低溫時增溫(如電熱器輔助)。
濕度控製
花期:空氣濕度60%-70%(濕度>80%易導致花藥開裂失敗);
果實膨大期:濕度70%-80%;
降濕措施:晴天通風換氣,溫室安裝除濕機或鋪地膜減少蒸發。
光照補充
冬季光照不足時,懸掛補光燈(每天補光4-6小時,光照強度≥2萬勒克斯),或清潔棚膜增加透光率。
五、病蟲害防治
病害預防
白粉病:保持通風透光,發病初期噴施25%乙醚酚磺酸酯700倍液;
灰黴病:控製濕度,花期噴施腐黴利(速克靈)煙劑;
根腐病:避免積水,定植前用惡黴靈灌根預防。
蟲害防治
蚜蟲:懸掛黃板(每畝20-30塊)或噴施吡蟲啉;
紅蜘蛛:釋放捕食蟎(如智利小植綏蟎)或噴施聯苯肼酯;
蝸牛:撒四聚乙醛顆粒劑(每畝2-3kg)。
綠色防控
輪作換茬(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-3年),覆蓋黑色地膜抑製雜草和害蟲;
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,確保果實安全。
六、關鍵注意事項
避免重茬:連續種植2年以上需換土或土壤消毒(如太陽能高溫悶棚)。
采收後管理:及時清理殘枝病果,施秋肥(腐熟有機肥+複合肥)促進植株恢複。
總結:草莓種植的核心是“精細水肥、控溫控濕、及時疏果”,通過科學管理可顯著提高產量(畝產2000-3000kg)和品質(糖度≥12%)。